防止柴油发电机气缸套被穴蚀击穿的措施
所谓湿式缸套的穴蚀,是指柴油发电机使用一段时间(情况严重时,往往在高负荷下运转几十小时)后,在气缸套外表面沿连杆摆动方向两侧出现的蜂窝状的孔群(通常其直径为1~5mm,深度达2~3mm),部分是外壁与冷却液接触的表面被破坏成一些针状的孔洞,这些孔洞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形成深孔或裂纹;孔洞一般很清洁,没有腐蚀生成物。湿式缸套直接与冷却液接触,不可避免地逐渐被穴蚀。而干式缸套虽然不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但缸套座同样受到穴蚀,缸套座被逐渐穴蚀成通孔或裂纹后,就会进一步破坏干式缸套。
一、穴蚀产生的原因
柴油发电机缸套产生穴蚀有内因和外因(如图1所示),由于缸套本身存在微观的小孔、裂缝或沟槽,这是材料本身或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我们称之为内因;而外因主要是由于缸套的振动。
在柴油发电机运转的过程中,活塞在曲柄连杆机物的作用下,在缸套内作往复运动,其侧推力的方向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于柴油发电机汽缸套与活塞之间存在着间隙,使活塞在横向摆动时具有冲击性,这种冲击性引起缸套产生强烈的振动。活塞在侧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撞击气缸壁的左右两侧,从而引起缸套的高频振动,缸套的高频振动和气缸壁的弹性变形使冷却水空间的容积交替地增大和减小,冷却水也相应地被交替膨胀和压缩,膨胀时受拉伸作用形成瞬间低压。压缩时,空间变小,形成瞬时高压。此外,冷却水在流动时有时会产生漩涡,使冷却水在通道内的压力也会产生变化形成瞬时的高压和低压,在低压的瞬时,局部地区会发生变化,使得其间充满水蒸气,并从水中分离出气泡,而在高压的瞬时气泡被压缩而破裂并产生极强的压力冲击波,其压力可高达数千个大气压,作用在缸套的金属表面,使金属表面受到损伤,随着活塞的循环往复运动,这样的高压反复冲击缸套外壁,造成缸套外壁的金属疲劳脱落,大量的金属疲劳脱落在缸套外壁形成麻点状的密集孔穴群,从而造成柴油发电机缸套的穴蚀。此外,是因为缸套振动能量的转化。液体间摩擦和空泡破裂时产生的大量热量、缸套表面局部产生的高温可以达到熔化状态以及在高压作用下都会造成金属破坏剥落后形成针孔状的穴蚀。
柴油发电机循环冷却水也由于世界各个供应地区的不同会呈弱酸、弱碱性或盐溶质的弱电解质溶液,这些与缸套外壁金属接触的弱电解质溶液跟缸壁上的金属和杂质或碳,一起形成无数的微小原电池,缸壁上的金属颗粒为正极,杂质(或碳)为负极的原电池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柴油发电机缸套的电化学腐蚀。另外,在气缸套与缸体的接触处,由于水流相对缓慢,冷却水的温度较高,氧的溶解度也较小,冷却水中含氧浓度不同形成的氧浓差现象也会加速柴油发电机缸套的电化学腐蚀。
一般认为,穴蚀由缸套高频振动引起(如图2所示)。机械振动引起冷却液压力变化,使冷却液中产生气泡并破裂,此过程就是穴蚀产生的原因。由于冷却液中溶有气体,当气缸高频振动使冷却液的局部压力降到某一临界值时,溶于冷却液中的气体便以气泡的形式分离出来,这些气泡流到高压区,当压力超过气泡压力时便发生溃灭。处于气泡状态的气体重新液化或溶于冷却液中,体积骤然减小,冷却液向气泡中心高速运动而产生水击现象,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高温,并以压力波的形式超音速向四周传播,当作用在气缸套外表面时,产生很大的冲击、挤压和高温。在这种力的反复作用下, 柴油发电机的缸套外表面产生疲劳而逐渐脱落,呈麻点状和针状小孔,并随着穴蚀的进行而逐渐扩展。
有时柴油发电机的气缸内壁尚未使用到磨损极限,即被穴蚀所击穿。如果气缸套被穴蚀击穿,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危害:例如水进入气缸、柴油发电机盘车不动。当前,对气缸套的穴蚀还缺少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只能采取一些方法或措施来预防或减少穴蚀对气缸套的破坏作用。
缸套穴蚀产生的原因
活塞高频振动现象
二、预防措施
1、制造方面的措施
(1)在柴油发电机的水套侧壁涂防穴蚀材料和吸振物质;
(2)提高气缸套外表面的硬度;
(3)尽量降低外表面的粗糙度;
(4)选用抗穴蚀能力强的材料;
(5)用合适的气缸套壁厚,增加其刚度,以避免共振。
(6)尽可能地减小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间隙,活塞撞击缸壁的能量是活塞横摆时接触缸壁瞬间的横向速度与其质量所决定的。减小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间隙可以大大降低撞击时的速度,从而达到降低撞击能量的目的。
①提高活塞的加工精度;
②采用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材料制造活塞和缸套;
③对活塞进行有效冷却等都可以使活塞和缸套之间的间隙减小。但是要注意,间隙的减小始终要受到可能发生拉缸的限制。
④尽量采用长裙活塞以减小活塞横摆时的倾角,减轻活塞横摆时的倾倒,从而减小活塞的倾覆力矩,增加活塞与缸壁的接触面积,可以显著降低气缸套的振动强度。
⑤增加缸套的壁度,缩短气缸套支承间的跨距,增加辅助支撑等方法来提高气缸套的刚度。
缸套外径表面穴蚀示意图
抗穴蚀湿式气缸套技术
2、维修和保养方面措施
(1)按规定更换冷却液,并及时清洗冷却系,使冷却系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2)按规定调整供油提前角及燃料系各总成,保持燃料系工作性能,减轻不正常燃烧造成的危害;
(3)保持良好的配缸间隙、曲轴轴承间隙和连杆轴承间隙,以减轻敲缸和振动;
(4)安装气缸套、活塞、连杆等机件时,要尽量达到垂直度、平行度的要求,减小活塞对气缸套的不正常冲击。
(5)减小气缸套的振动尽量减小活塞与气缸及气缸套与气缸体之间的配合间隙;
(6)减轻活塞重量;
(7)在重量和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选用厚壁缸套以及改善曲轴平衡效果等来减小气缸套的振动。
(8)提高气缸套的抗穴蚀能力采用较致密的材料以及在气缸外壁涂保护层、镀铬和渗氮等方法来提高气缸套的抗穴蚀能力。
(9)在冷却水中加抗蚀剂。就是在冷却液中加注一定量的dca4(防腐剂),这是康明斯的专利技术,这种防腐剂被溶解在冷却液中,并随着液体的流动不断冲刷生成于气缸套外表面的气泡,从而大大降低产生穴蚀的机率。提高了发动机的可能性和耐久性。以往产生的早期穴蚀就是因为没有补充dca4,康明斯公司质量部门已有明确的结论。
(11)保持适当的冷却水温水温低,穴蚀倾向严重。水温在90℃左右为宜,因为水温高时,水中产生气泡,能起到气垫缓冲作用。
(12)设法改善冷却水在水套中的流动状况,冷却水流道应该是畅通的,不存在“死水区”、涡流区和局部狭窄区,同时提高冷却水的压力,并使之维持恒定可以减少或防止水中出现气泡。
(13)在冷却水腔内安装锌块可减轻电化学腐蚀。
(14)在冷却水中加入添加剂,如乳化油缓蚀剂等,使之在缸套外表面形成一层较薄的连续保护膜,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电化学腐蚀,而且还可以减弱气泡破裂时的冲击波对缸套表面的冲击作用,从而减轻穴蚀。
另外,在保证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适当减小供油提前角,可以减轻柴油机工作的粗暴强度,减轻活塞的侧向撞击力,从而保证柴油机平稳运转,也能减缓柴油机穴蚀的产生。
减轻穴蚀尽管有以上这么多预防穴蚀的措施,但是,气缸套的穴蚀现象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在拆卸气缸套时应注意检查穴蚀情况,若不严重可将气缸套安装方向调转90°(即将穴蚀表面转到与连杆摆动面的垂直方向上)继续使用,否则,应更换气缸套。